世运会龙舟赛国际裁判:“欢迎来兴隆湖边看比赛”
2025年8月7日至17日,2025年成都世运会皮划艇马拉松、龙舟、跑酷、铁人两项四项赛事的比赛将在位于兴隆湖西岸湖滨广场的兴隆湖湖滨场馆中心拉开帷幕。7月2日,本届世运会技术官员、ITO龙舟赛裁判组唯一的中国国际裁判赵晓俐来到兴隆湖边,为市民介绍皮划艇马拉松、龙舟两项赛事与自身以及兴隆湖的缘分。
赵晓俐是皮划艇世界冠军、ITO国际龙舟裁判、四川省皮划艇赛艇协会副主席、成都市赛艇协会主席,她表示:“本届世运会不仅是第一次将龙舟赛作为正式项目,也是皮划艇马拉松与龙舟赛首次在同水面进行竞技,两个项目在一起,能极大地发挥其观赏性,让更多的市民直观感受到世运会的火热氛围,欢迎来兴隆湖边看比赛。”
赵晓俐出生于四川南充,1986年四川省准备组建女子皮划艇队,15岁的她被挑选入队伍。在近20年的运动生涯中,赵晓俐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亚运会冠军、全运会冠军等。退役后的赵晓俐牵挂的是赛艇运动的普及。“这项运动当时在国外很普及,我一直也希望国人们也能体验到。”
从皮划艇运动员转变为一名龙舟赛裁判,这对赵晓俐而言也带来了些许挑战。“皮划艇与龙舟都是一项‘向前划’的项目,虽然两者精神在水上的冲刺精神是相通的,但项目在团体、个人方面的规则形式的不同,也是需要我们去熟悉的。”
据悉,本届世运会中,龙舟将首次作为正式项目进行比拼,混合组将由10人座龙舟(10名桨手)进行200米、500米直道赛、2000米追逐赛。公开组将由8人座龙舟(8名桨手)进行200米、500米直道赛、2000米追逐赛。“本次世运会的龙舟项目,因参赛人数和队伍数量受到限制,仅设置了十人船与八人船两种组别。这些船体均属于竞技型,具有速度较快、所需参赛人员较少的特点。龙舟赛场上,划龙舟的人和看比赛的人互相之间都有互动,现场会非常热闹。”赵晓俐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此次成都世运会皮划艇马拉松、龙舟、跑酷、铁人两项四项赛事比赛场地的兴隆湖西岸湖滨广场部分区域正在紧锣密鼓搭建中。
据悉,场馆依兴隆湖西岸湖滨广场分布,竞赛区紧邻湖岸线延伸,皮划艇马拉松的赛道将在湖面铺展。湖滨台阶顺势打造成部分观赛区域,观众活动区与搭建看台沿湖岸阶梯式分布,将拼装看台1820席,其中铁人两项775席,跑酷757席,皮划艇马拉松、龙舟288席;阶梯看台832席,用于水上项目;座席总数量为2652席。观众置身其中,既能近距离感受运动员冲刺时的水花飞溅,又可将湖对岸的城市天际线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形成“近观竞技激情,远眺山水城景”的独特体验。
“将兴隆湖作为龙舟赛比赛场地这一选址得到了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及世界龙舟协会的高度认可。在前期筹备阶段,专业团队对场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测试,包括测量水域深度、监测水草生长高度,深入评估水草对赛事可能产生的影响。经过严谨论证,最终认定兴隆湖的条件完全符合赛事标准,是举办龙舟赛事的理想之选。”赵晓俐说。
考虑到8月正值水草生长旺季,在充足光照下,水草生长速度极快,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赛方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方案。赛前,工作人员会对赛道区域的水草进行全面打捞与修剪;赛后,也将及时清理残留水草,对水域环境进行整理,全力维护比赛水域的良好状态。
“在我看来,奥运会与世运会的场地存在显著差异。奥运会项目繁多且以竞技为主,强调运动员间的高水平角逐与体育精神的极致展现,其场地设计与规划均围绕专业化竞技需求展开,追求更高的竞技标准与更严苛的赛事环境。相较之下,世运会的项目并非完全聚焦竞技性,更注重面向大众的展示与表演,旨在以丰富多样的体育形式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赵晓俐说,这种定位使得世运会场馆的打造更注重观众的观赏体验与参与感,在满足赛事基本需求的同时,融入更多人性化与观赏性设计,与奥运会场地形成鲜明区别。
“成都不仅有优良的水环境,而且成都人还拥有喜好休闲体验的性格,这对我们在成都发展水上运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4年,赵晓俐在成都创立了国内最早的水上运动商业俱乐部“浪速运动”。“以前是只有我们一家,现在成都已有18家(水上运动)俱乐部。”赵晓俐表示。
从2004年开始,成都水上运动发展迅速。在2023年,成都兴隆湖与深圳大鹏湾、厦门浪漫线、北京大运河等单位一起,成功入选第一批15家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其中四川天府新区更是明确了以兴隆湖打造首批全国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推动区域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动兴隆湖水上运动中心建设,体旅融合场景加快构建,积极落实《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力争打造全国示范点。
如今成都参与水上运动的人群大幅增加,每年至少有10万人参与各类比赛和体验。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从“观赛者”变身“参与者”。
从活力四射的成都大运会到即将启幕的成都世运会,成都这座城市“世界赛事名城”的名片愈发夺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世运会的举办,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将在成都掀起新的热潮,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体育活力与国际影响力,让“世界赛事名城” 的品牌效应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