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崩(4):盖楼旅游两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在公元605年正月初一,杨广宣告赦免天下,并正式改元“大业”,这个年号反映出他对未来时代的宏伟憧憬与雄心。然而,若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或许该在“大业”后加上“障”字,因他的一系列工程与计划,如同走上了不可回头的道路。
同年三月,杨广决定全面启动洛阳的建设工作,指派杨素与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组成专门的营建团队,全面投入洛阳的壮丽建设。这项宏大的工程投入了二百多万劳力,不仅将洛州城的居民和各州的富商商人迁至洛阳,还开辟了通往洛阳的册道,将废弃的二崤道改造成为一条通向洛阳的高速公路。与此同时,杨广下令大规模调动南方五岭以北的高级建材,运送到洛阳,用于修建显仁宫,还大规模收集奇花异草以及珍禽异兽,为皇家动物园做准备。
在这些工程顺利展开的同时,杨广依然心系民情,声称要去各地采风,体察民意。他的“体察民情”之旅显然不同寻常:他要求百姓在工程中无条件参与,并动员大量的百姓为大运河工程劳作,指派百万百姓参与水渠开挖,征调各地劳力来保证工程进度。
杨广的宏大计划不仅限于工程项目,他更是一位注重仪式与壮丽的帝王。四月,他发起了龙舟制造计划,要求江南地区建造数万艘巡航船,来满足未来的皇家需求。到了五月,杨广还亲自部署建设西苑,广阔的苑地内要建造蓬莱、方丈等神山,并设立一系列宫殿和楼阁,宛如人间仙境。苑北更是开凿了龙鳞渠,环绕苑区的十六个院落,各种豪华堂殿一应俱全,成为了宫廷奢华的象征。
对于大规模建设和战争动员的高效,杨广的行政效率堪称惊人。在短短几个月内,南方的龙舟工程就已接近完工,远超常人想象的速度。他对每项工程的推动几乎毫不妥协,全力以赴地推行着自己的“大业”计划,丝毫不顾及百姓的疾苦。
随着大规模的征调和工程展开,杨广逐渐树立了自己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然而,这一系列高压政策也带来了巨大的民众反感,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劳工死亡和社会矛盾积累之后,杨广的“父亲”杨坚的遗产逐渐显得有些苍白。他的父亲在统一天下、稳定国家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虽为隋朝奠定了强大的根基,但杨广的过度折腾与暴力行政,反而让这些基础在短短几年间岌岌可危。
杨广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包括对行政体系的整顿与改革。他在大业二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服制、仪卫与官制改革,甚至下令制作极尽奢华的仪仗队,要求将天子服饰打造成最为壮丽的样式。为了这项工程,全国上下调动了大量工匠,甚至连鸟类都不放过,所有地方都被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羽毛。与此相应的大量资源消耗与官民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形成了一个政权运作的巨大隐患。
与此同时,杨广的军政政策也加大了对百姓的压迫。为了支持庞大的大运河和长城建设,他征调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每一项任务几乎都以“速度与成果”为核心,然而背后的代价却是鲜血与生命。对于杨广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大业”,为了一个可以铭刻在历史上的伟大帝国。
在这些极端措施下,杨广虽然完成了诸多雄心勃勃的工程,但也为自己和大隋的未来埋下了灾难的种子。历史最终证明,这些过度扩张和激进改革的政策,将成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杨广的继任者,太子杨昭的早逝标志着杨广政权的不稳定。而杨广的改革虽然在短期内有所成效,但其带来的社会疲弊和不满,最终使得隋朝的辉煌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