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 肇庆借十五运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新标杆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顺利推进,肇庆作为重要赛区,已成功承办U18女足赛事、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并将承办铁人三项等赛事。这座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重镇,正以“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为理念,让全运赛事成为城市升级的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跃升。
志愿服务不仅是“赛场助手”,更是城市文明的“孵化器”。毽球比赛的159名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将“主动服务”意识延伸至日常生活;U18女足“小海豚”志愿者在竞赛辅助、反兴奋剂、嘉宾媒体服务、安保引导及专业礼仪五大核心岗位展现出专业素养,传递出“高效协同、团结互助”的城市精神,其服务理念已延伸至社区,成为城市温度的传递者。
除了赛事服务水平的提升,当地场馆硬件升级同步对标高规格。全市8个赛事场馆已完成无障碍设施升级。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投入300多万元优化毽球场馆,加装空调与新风机,更新LED屏和声控设备;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引进耐践踏草种并升级VAR技术,并以绿色节能理念加以改造,实现年均节电30%、节水40%。砚阳湖公园无障碍通道与看台更成为残障群体的日常健身场所,真正实现从“赛事设施”到“民生设施”的转变。
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肇庆产业升级的“超级触媒”。肇庆高新区凭借区位与政策优势,吸引威耐体育、库旺运动等企业落户,形成“政府指导—资源挖掘—赛事引进—政企共办”的良性循环。
十五运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小鹏汽车带动超7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宁德时代工厂持续推进。2024年全市新增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5年一季度新引进制造业项目120个、计划投资316.3亿元,平均不到4天落户一个超亿元项目。同时,当地依托11所高校通过“产教融合订单班”为体育用品、新能源等产业输送技术人才。
“跟着赛事游肇庆”正成为新风尚。鼎湖山、星湖等景点因赛事“打卡”热度攀升,河鲜、非遗体验带动文旅消费增长。当地推出精品线路串联砚阳湖、毽球场馆、鼎湖山等节点,使“观赛+运动+游览”成为常态;图书馆非遗馆的“毽球+非遗”主题墙将长期保留,成为常态化文化展示窗口;牌坊广场的全运元素改造为“体育文化角”,持续营造“运动之城”氛围。
此外,肇庆正推动“体育+文旅”政策落地,计划每年举办“岭南非遗体育节”,结合毽球、龙舟与传统非遗,将“赛事记忆”转化为“文化认同”;景区增设徒步道、骑行道等体育设施,让“观赛+运动+游览”成为常态,真正实现“赛事结束,文旅不停”。
“来主场看毽球比赛,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青年教师、毽球运动员李思文在采访中自信地说道。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她和队友们只有一个目标——把金牌留在广东主场。
8月20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在肇庆圆满落幕。广东队在甲组、乙组的男子、女子三人赛决赛中均以2∶0战胜对手,一举夺得4枚金牌。加之此前获得的混合团体接力赛和混合双人赛2枚金牌,广东队包揽了毽球项目全部6枚金牌,如愿实现“金牌留主场”的赛前目标。
本次广东毽球队采取“高校+地市”共建模式,由坐落于肇庆的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作为主要组建单位,联合多地体育精英及兄弟院校共同组建而成。这支26人的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为全力备战,学校无偿提供训练场馆,并派出1名教师担任教练、3名教师参赛,他们均来自世界冠军团队,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李思文便是核心成员之一。
除了运动员身份,李思文还是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毽球队教练。“作为唯一承办全国性毽球赛事的民办高校教师,我们亲眼见证学校为迎接全运会对场馆进行翻修——加装空调、铺设地板、设置广告牌……这一切令人欣慰和骄傲。”她表示,肇庆与高校的共建成效让她倍感自豪。
从场馆升级到赛事保障,李思文看到了肇庆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肇庆人文底蕴深厚,如今正不断迸发新活力。通过这次赛事,我也感受到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她认为,毽球运动群众基础深厚、竞技魅力独特,是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平时很多群众喜爱踢毽球,但缺少参与正规赛事的机会。”李思文期待借助十五运会带来的关注度,让更多人感受到毽球的竞技魅力,推动这项传统运动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