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阳西:阳西如何巧借“媒体+”搭台让“山海进城、流量下乡”?
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搭起乡村与城市沟通的桥梁,将农村变为“聚宝盆”,是城乡融合发展蓝图的重中之重。阳西县在坚持做好土特产大文章、鼓起农户钱袋子的同时,近期又有新动向——
近日,在广东省出台《“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后,阳西县迅速跟进落实,印发了《阳西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给农产品插上“云翅膀”,为好风景装上“美颜镜”,让“藏在深闺”的“土宝贝”变身大受追捧的“香饽饽”……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阳西巧打“媒体+”组合拳,把山海馈赠变为“网红爆款”。一场乡村振兴新实践,正在这片热土上演。
一直以来,阳西借助媒体在整合资源、传播信息、塑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落实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挣脱空间的桎梏,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喜爱。
今年6月,阳西先后前往河北高碑店、北京新发地举办2025广东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推介会,进一步打通南北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推动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畅销京津冀市场。这两场推介会,获得新华社、南方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国内3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关注,并以文字、视频、图片等多元化传播形式,全方位报道推介会盛况及成效。
《阳西荔枝飘香首衡高碑店!靠实力“圈粉”,当天可抵京津冀!》《三度牵手北京新发地,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朋友圈”越扩越大》……一篇篇标题醒目的深度报道,一个个制作精美的现场直击视频,让阳西“火”遍了大江南北。
一系列生动的媒体报道,不禁勾起了全国各地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好奇心——“阳西荔枝到底有怎样独特的山海风味?”“视频里的毛豆看起来很不错,如果收购过来在我们的城市销售,会有怎样的反响?”
实际上,近年来阳西前往全国各地推介农副产品的同时,一直与媒体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仅广东阳西名特优农副产品(北京新发地)推介会而言,阳西三度进京推介,都邀请了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效果显而易见——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阳西超3000万斤农产品通过新发地市场送往北京市民的餐桌,其中荔枝销售超1200万斤。此外,阳西调味品、荔枝、毛豆、西瓜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借助北京新发地渠道,走出了广东,走进了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广阔市场,也为阳西引进优质大企业大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的大食品产业集群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自河北高碑店市的采购商胡先生,通过推介活动对接上了阳西的荔枝种植专业合作社。“我是第一次到阳西收购荔枝,每天的采购量都超过10万斤。”胡先生说,得益于跨地域的推介活动以及媒体传播,水果采购不再受空间限制,他们可以对接上远在阳西的荔枝种植户,通过冷链快车将荔枝运往北方市场。
媒体的力量,让阳西的每一场推介会,都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推介至千家万户,促成的产销合作订单接踵而至,成为“永不落幕的推介会”。
“阳西在持续办好各场推介会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与媒体的联系,扩大推介影响力,让农户真真正正获得实惠。”阳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阳西将持续办好“味动中国”调味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程村蚝美食文化周等农副产品推介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喊全球吃广东农产品”“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等系列活动,以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点农业类展会,谋划举办阳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阳西海水鱼苗发展大会。借助媒体力量,大力开拓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重点主销区市场,打造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阳西味道”,促进阳西优质农产品“卖全球”。
“手机一刷就看到自家荔枝上了新闻,这感觉比喝了蜜还甜!”阳西的荔枝种植户老陈乐呵呵地说。如今,靠着媒体这根“金扁担”,阳西的农货不仅挑出了大山,更闯进了京津冀的超市、摆上了长三角的餐桌。
手机就是新农具,流量热度就是新农资,在这条“云上销路”里,阳西“媒体+”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故事,正翻开更鲜活的下一页。
“媒体+”不仅为阳西的名特优农副产品插上“云翅膀”,助其扬帆远航,还进一步擦亮“山海阳西 长寿富硒”金字招牌,助力其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有力破解过往“丰产不丰收”的困局。
今年6月,2025年阳江荔枝推介暨“荔香四海·产销共赢”产销对接活动在阳西举行,200多名企业代表、种植户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经销商齐聚一堂,共赴这场美“荔”之约。
作为南方智媒发展共同体首批共建单位、阳西主流媒体阵地,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不仅积极承办了此次活动,更是发挥媒体优势,利用“数字化”武器为荔枝销售出实招——会上发布的阳江市荔枝采购地图,实现动态监测产销信息,方便消费者选购心仪荔枝,帮助采购商、经销商精准把握采购信息,精准匹配供需。该地图严格遴选荔枝优质果园,可查看果园地址、主要品种、联系方式、上市时间等信息。
除了线下销售,互联网也是阳西荔枝“走出去”的重要阵地。南方日报、阳江日报、阳江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通过多种报道形式,带读者和网友们“云游”阳西的荔枝园,透明化展示阳西荔枝的采摘、分拣、打包、发货高标准全过程,让消费者眼见为实、买得放心。
“我们是媒体的老朋友,他们帮了我们很大的忙!”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副经理陈龙舟说,近年来,省市县各级媒体常常到田间地头采访,让他们的优质农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2019年至今,该合作社社员年人均增收超5万元,周边农户户均增收超3万元。阳西荔枝、上洋西瓜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名声在外,以往“果贱伤农”的困局逐渐被打破。
“阳西不缺好产品,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让这些产品被‘看得见’,卖出好价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用好《南方日报·阳西视窗》、南方+等平台,持续聚焦程村蚝、东水山茶、溪头五彩薯等阳西优质富硒农副产品,以多元化宣传手段做好推介。同时,还计划制作“阳硒优品”采购地图等融媒产品,进一步提高阳西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要让农产品卖出好价格,让“阳硒优品”深入人心,就要搭建起更多连接消费者与田间地头的“快车道”。
当下,阳西正围绕方案中“媒体+产业”促进深度融合相关部署,由媒体牵线搭桥,联合相关部门以及省内各个物业企业,探索将程村蚝、东水山茶、上洋西瓜等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社区零售模式,销往省内众多社区的千家万户。
“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媒体连接着物业公司等许多优质的销售渠道以及消费者资源。”阳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对阳西的优质农副产品而言,这是一片广阔的销售“蓝海”,可拓展的空间不容小觑。
同时,阳西还将联动各级媒体平台,将阳西荔枝、程村蚝等传统优势品牌和预制菜、沙扒金鲳鱼等新兴潜力品牌作为“媒体+”重点,大力培育和打造“阳硒优品”品牌,为阳西特色农副产品建立品牌体系升级方案,选准定位策略、视觉设计和叙事方式,通过试点打造“好硒荔”等区域创新品牌,推出《荔枝姑娘》《蚝美阳西》等系列微短剧和专题纪录片,强化地方农产品品牌打造。同步联动相关媒体电商平台,开设“阳西品牌馆”,推出媒体优选认证产品,提供流量扶持。
“以前愁销路,现在愁不够卖!”阳西的果农们笑着说。从荔枝园到直播间,从田间地头到城市社区,“媒体+”就像一根金丝线,把阳西的好味道串成了“珍珠链”。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网红特产”,这场“媒体+品牌”的联姻,正让阳西的毛豆、荔枝、生蚝等农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致富宝”,装进了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近年来,“乡村游”“周边游”掀起假日出行新热潮。每逢节假日,各地游客便纷纷驱车到周边的乡村“打卡”,寻找藏在乡村里的田园诗意。
焕然一新的镇村风貌、风光旖旎的万亩红树林,肥美鲜甜的程村蚝……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阳西县程村镇深度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让万千游人在“中国蚝乡”的无限风光中流连忘返。
“五一”假期,位于程村镇红光村的程情馆游客云集,门前高达7米的“超级大蚝”雕塑以其逼真的造型和巨大的个头,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打卡”。“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生蚝’,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游客李先生说,他在南方+上刷到这个巨型“生蚝”,感到十分新奇,于是趁着假日带家人来一睹风采。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我们还创新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更多人认识阳西、走进阳西、爱上阳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方案中“媒体+文化”价值共创、“媒体+生活”交融共生等部署,他们正积极策划“阳西文苑”“玩转阳西”等系列报道,以蹲点式、体验式等多元风格,图文、短视频、vlog、海报等丰富呈现形式,常态化展示阳西在农文旅方面的资源禀赋和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生动实践。
其中,“阳西文苑”将聚焦阳西红色文化、疍家文化、楹联文化、山歌文化等资源,做好活化文章,让阳西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玩转阳西”则聚焦“五湾四泉三山”等优质旅游资源,以及海洋牧场工业游等特色玩法,从游客的视角出发,做好游玩体验、攻略文章,让游客们来到阳西寻美食、觅美景“不迷路”。
“媒体+”不仅将一波波流量引入到阳西的各个镇村,更是助其变“流量”为“留量”,有力带动当地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走进阳西县新墟镇东水村,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竹林掩映下的会客厅、别具一格的咖啡馆、茶香弥漫的茶馆、青山环抱的民宿和用竹子精心装饰的特色餐厅,构筑起一片“世外桃源”。东水村党总支书记谭兴容说,该村的东水竹里旅居项目在建设中和建成后,各级媒体记者多次来实地采访报道。
各种形式的报道,让许多读者和网友都攒满了期待,项目一进入试营业阶段,便引来一大批游客“打卡”。“五一”旅游黄金周期间,东水竹里旅居小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最高峰超5000人次。自5月1日试营业至今,该项目营业额近30万元,其中东水村集体占股90%。
“现在我们村几乎所有劳动力都有工作,在家乡就能安居乐业。”东水村党总支书记谭兴容说,在“媒体+”助力下,当地建起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广大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饭”。他希望媒体能持续推出更多形式新颖的宣传报道,促进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媒体+’还可以有很多作为。”阳西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阳西将联合主流媒体推出《行走阳西》宣传报道,利用四条示范带对应的四季主题,推出春天丹江文化踏青、夏天沙扒海滨戏水、秋天农耕丰收体验、冬天温泉养生体验等专题宣传报道。此外,推出《长寿阳西》宣传报道,探访百岁老人饮食起居,探索当地富硒土壤与长寿的关联性,持续擦亮“中国长寿之乡”名片。
“以前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是‘手机一响订单来’!”阳西的老乡们笑得合不拢嘴。从荔枝坐上冷链车“闯”进京津冀,到“超级大蚝”成为网红打卡点,再到东水村的民宿被游客“追着订”,“媒体+”就像给阳西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让山里的好货不再愁销路,让海边的美景不再被埋没。在这条破圈出彩的乡村振兴新赛道上,阳西正以“媒体+”书写着“山海进城、流量下乡”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