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坚守:龙舟制作
选木、裁板、抛光、打磨……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老工匠们对龙船的心思。
在三水,几个龙船作坊制作的龙舟享誉省内外。作坊里的龙舟制作老工匠们用一生来钻研龙舟制作工艺,不断沉淀和创新这项手工技术,传承着这项三水非物质遗产。
在三水大桥下的新沙村,有位远近闻名的老工匠——劳冠昇,村里人口里说的这位“九叔”今年已经78岁了。在他不足二十方的龙船作坊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龙头,这些龙头专门供给当地大的龙船厂。制作龙头龙尾工序繁杂,“前期找材料、画图,后期一刀刀雕刻、喷漆,最快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出成品。上了年纪,一是靠着这门老手艺补贴家用,二来呢,每天制作龙头龙尾,也是雕刻时光,打发日子。”九叔说。
在三水显学村,李保安龙船厂是当地较大的龙船厂,主做五人龙、十一人龙、十三人龙、五十人龙甚至八十人龙。无论哪一种规格,大体的工序基本一样的,只是选材不同。
龙船外形大同小异,但不同师傅制作时都有其独特之处。81岁的老工匠李保安说,龙船讲究船身轻便,与水的阻力最小化,这就要求造船师傅对龙船尺寸的精确度、船身的最佳弧度、浮力、用料、行船阻力等方面有丰富的制作经验。而他就凭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对制作的龙舟进行校验,把关质量。
李保安说,年轻时他也做龙头龙尾,而且以自己制作的大龙的龙头、龙尾引以为豪。“现在年纪大了,龙头部分交给其他人去做。”李保安说,制作龙头需要花费很多心神,龙的神态完全靠想象,“许多顾客都想龙头威一些,稍微做不好便会让人耻笑”。没有太多时间去雕刻龙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工厂越做越大,临近端午,订单应接不暇。
李保安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人从事龙船事业,孙辈也已经有人加入。“只要技术够硬,不愁没出路,不愁没人传承衣钵。”李保安说,他对于龙船制造手艺的传承很乐观。